簡體部首: 纟 ,部外筆畫: 9 ,總筆畫: 12 五筆86: xwgq 五筆98: xwgr 倉頡: vmomk
筆順編號: 551321251134 四角號碼: 21146 UniCode: 基本區 U+7F0F
【基本解釋】
● 緶
(緶)
biàn ㄅㄧㄢˋ
◎ 同“辮”。
其它字義
更多繁體字:https://www.fantizi.com.cn/● 緶
(緶)
pián ㄆㄧㄢˊ
◎ 方言,用針縫。
English
hem; plait, braid, queue【詳細解釋】
◎ 緶
緶 biàn
〈動〉
縫 [stitch]
緶,縫緝其邊曰緶。——《說文通訓定聲》
詞性變化
◎ 緶
緶 biàn
〈名〉
更多繁體字:https://www.fantizi.com.cn/(1) 用麻、麥秸等編成的像辮子的物品 [braid;plait]。如:草帽緶
(2) 另見 pián
基本詞義
◎ 緶
緶 pián
〈動〉
(1) 〈方〉∶用針縫合,或指把兩條邊對合縫起來 [sew up]
緶,縫衣也。——《玉篇》
(2) 另見 biàn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字部】緶
【廣韻】房連切【集韻】毗連切,?音?。【說文】交枲也。一曰緁衣也。【廣韻】縫也。 又【集韻】蒲眠切,音蹁。義同。 又【廣韻】方典切【集韻】補典切,?音匾。褰裳。亦作?。
考證:〔【集韻】蒲眠切,音編。〕 謹按蒲眠切不得音編,今照集韻音編改音蹁。
【說文解字】
【卷十三】【糸部】緶
交枲也。一曰緁衣也。從糸便聲。房連切
“緶”讀音寫法
“緶”拼音: biàn pián“緶”註音: ㄅㄧㄢˋ ㄆㄧㄢˊ
“緶”通用拼音(臺灣省): biàn pián
“緶”註音二式: biàn pián
“緶”威妥瑪拼音: pien4 p'ien2
“緶”耶魯拼音: byàn pyán
“緶”國語羅馬字: biann p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