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部首: 木 ,部外筆畫: 16 ,總筆畫: 20 五筆86&98: saif 倉頡: dtei
筆順編號: 12341224411251124124 四角號碼: 44942 UniCode: 基本區 U+6B02
【基本解釋】
● 欂
bó ㄅㄛˊ
◎ 椽子。
◎ 〔~櫨〕柱頂上承托棟梁的方木。
◎ 古書上說的一種樹。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字部】欂 ·康熙筆畫:21 ·部外筆畫:17
【唐韻】補各切【集韻】【韻會】【正韻】伯各切,?音博。【說文】壁柱也。西京謂之壁帶,今人謂之柀閒柱。一曰椽。 又【玉篇】欂櫨,枅也。【增韻】柱上柎也。【禮·雜記註】欂櫨,刻之爲山,曰山節,謂柱上方木也。 又【集韻】博陌切,音百。【類篇】白各切,音薄。義?同。 又【廣韻】蒲革切,音䌟。木名。又【唐韻】弼戟切【集韻】弼碧切,?平入聲。戸上木也。
“欂”讀音寫法
“欂”拼音: bó“欂”註音: ㄅㄛˊ
“欂”通用拼音(臺灣省): bó
“欂”註音二式: bó
“欂”威妥瑪拼音: po2
“欂”耶魯拼音: bwó
“欂”國語羅馬字: b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