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部首: 月 ,部外筆畫: 3 ,總筆畫: 7 五筆86&98: eqyy 倉頡: bpi
筆順編號: 3511354 四角號碼: 77220 UniCode: 基本區 U+8091
【基本解釋】
● 肑
bó ㄅㄛˊ
◎ 手腳指節的響聲。
◎ 肥腴。
更多繁體字:https://www.fantizi.com.cn/ 其它字義
● 肑
dí ㄉㄧˊ
◎ 腹下肉。
◎ 腋下到肋骨盡處部分。
【康熙字典】
【未集下】【肉字部】肑 ·康熙筆畫:9 ·部外筆畫:3
【廣韻】都歷切,音的。腹下肉也。【類篇】脅也。 又【廣韻】【集韻】?北角切,音剝。【廣韻】同?。【集韻】豕腴。【博雅】肑謂之胂。【釋文】百卓反。 又【集韻】必歷切,音壁。指節聲。【玉篇】手足指節之鳴。 又【集韻】逋約切。肑鳴。或從竹作?。
“肑”讀音寫法
“肑”拼音: bó dí“肑”註音: ㄅㄛˊ ㄉㄧˊ
“肑”通用拼音(臺灣省): bó dí
“肑”註音二式: bó dí
“肑”威妥瑪拼音: po2 ti2
“肑”耶魯拼音: bwó dí
“肑”國語羅馬字: bor d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