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部首: 阝 ,部外筆畫: 8 ,總筆畫: 10 五筆86&98: ukbh 倉頡: yrnl
筆順編號: 4143125152 四角號碼: 07627 UniCode: 基本區 U+90E8
【基本解釋】
● 部
bù ㄅㄨˋ
◎ 全體中的一份:~分(“分”讀輕聲)。外~。腹~。局~。全~。~件。~位(位置)。
◎ 機關企業按業務范圍分設的單位:外交~。編輯~。~隊(軍隊)。
◎ 具有統屬關系:所~五十人。~下。~將。~屬。~首。~落(luò)。
◎ 安置安排:~署。
◎ 量詞:一~小說。三~汽車。
更多繁體字:https://www.fantizi.com.cn/漢英互譯
◎ 部
part board ministry office
English
part, division, section【詳細解釋】
◎ 部 bù
〈名〉
(1) (形聲。從邑,( fǒu)聲。從“邑”表示與行政區域有關。本義:古漢地名。約在今甘肅省天水、清水、秦安、兩當、禮縣、徽縣一帶)
(2) 同本義 [Bu,an ancient place]
部,天水狄部。——《說文》
(3) 古代軍事編制單位,後泛指部隊,軍隊 [army]
瑜為前部大督。——《三國志·周瑜傳》
(4) 又如:部陣(隊伍);部校(部隊;泛稱武官);部將(部下的武官;軍中偏將)
(5) 中央行政官署。有時也稱一般衙署、地方行政官署 [central government;board;department]
還部白府君。——《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6) 又如:部費(向吏部行賄以便批準任職所用的錢);部尺(由工部制造的標準尺);部曹(舊指京師各部司官);部堂(清代各部尚書、侍郎稱部堂。又各省總督多帶兵部尚書銜者,也叫部堂);國防部;外交部;財政部
(7) 地區。古代監察或行政區域名 [area;district]
河東二十八縣,分為兩部。——《漢書·尹翁歸傳》
(8) 部落 [tribe]
曾祖莫護跋, 魏初率其諸部入居 遼西。——《晉書》
(9) 分類,門類 [category]
名屬教坊第一部。——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10) 又如:部索(分部搜索);部居(分門別類的排列);古籍分經、史子、集四部
(11) 部分 [part;section]。如:上部;南部
(12) 單位 [unit;department]。如:編輯部;批發部
(13) 軍隊領導機構 [headquarters]。如: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師部
詞性變化
◎ 部 bù
〈動〉
(1) 統率 [command]
漢王部五諸侯兵。——《史記·項羽本紀》
(2) 又如:部人(被統率的人);部握(統管,掌握);部率(統率)
(3) 安排,佈置 [arrange]
部署諸將。——《漢書·高帝紀》。註:“分部而署置。”
(4) 又如:部索(部署搜索罪人)
(5) 管轄 [administer]。如:部縣(所轄之縣,屬縣);部領(統轄率領);部事(所屬的事情)
◎ 部 bù
〈量〉
(1) 用於書籍、機器、電影等
則此一部開國血史。——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又如:一部書,兩部機器,三部電影
常用詞組
◎ 部隊 bùduì
(1) [(units of) the armed forces;army]∶軍隊。今稱有番號的軍隊
(2) [unit;troop]∶軍隊的一部分
駐京部隊
◎ 部分 bùfen
(1) [part;section;portion]∶整體中的局部;整體裡的一些個體
部分反對
(2) [subordinate]∶部屬
更多繁體字:https://www.fantizi.com.cn/指麾部分
(3) [disposition]∶部署
部分諸將
◎ 部件 bùjiàn
[construction parts;element;part] 機器的一個組成部分,由若幹零件構成
◎ 部將 bùjiàng
[inferior officer] 古代指部下將領
瑜部將 黃蓋曰。——《資治通鑒》
◎ 部類 bùlèi
[category] 范圍較大的類
◎ 部領 bùlǐng
[command] 統率(古)
瑜自部領諸將接應。——《三國演義》
◎ 部落 bùluò
[tribe] 由若幹血緣相近的氏族組成的集體
以色列的十二個部落
◎ 部門 bùmén
[section;department;branch] 門類;統一體下設的若幹分支機構或組織
財會部門
◎ 部首 bùshǒu
[radicals in Chinese characters] 中文字典中,各字依其字形結構,加以分部排列,每部的第一字便是部首,現也稱所據分部的共同筆劃為部首
◎ 部屬 bùshǔ
[subordinate;follower;troops under one's command] 部下;下屬
◎ 部署 bùshǔ
(1) [disposition;deployment]∶處理;料理
炮兵的部署已標明在這張地圖上
(2) [arrange;lay out]∶安排
部署計劃
部署甫定而外圍合。——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 部頭 bùtóu
[size of a book] 指著作的大小厚薄
寫就寫大部頭
◎ 部委 bùwěi
[all ministries and commissions] 中央政府的各部和各委員會
◎ 部下 bùxià
(1) [troops under one's command]∶軍隊中被統率的人
(2) [subordinate;follower]∶下級
◎ 部長 bùzhǎng
(1) [minister]∶受國傢元首或政府行政首腦委托管理一個部門的政府活動的國傢高級官員
(2) [leader]∶部落首領
◎ 部族 bùzú
[tribe] 居住的部落氏族
【康熙字典】
【酉集下】【邑字部】部 ·康熙筆畫:15 ·部外筆畫:8
【廣韻】【正韻】裴古切【集韻】【韻會】伴姥切,?音蔀。【集韻】總也,統也。【前漢·地理志】凡十三部置刺史。【後漢·宗室傳】柱天都部。【註】柱天者,若天之柱。都部者,都統其衆也。 又【廣韻】署也,六卿之署曰六部。 又分也。【荀子·王霸篇】名聲部發於天地之閒。【註】部,猶分佈。言聲稱四溢也。 又【正韻】部曲也。【前漢·李廣傳】行無部曲。【註】將軍領軍皆有部曲,大將軍營五部,部校尉一人,部下有曲,曲有軍侯一人。廣尚?易,不立部曲也。 又星辰佈列亦曰部。【史記·歷書】分其天部。【註】分部二十八宿爲距度也。 又五行謂之五部。【前漢·律歷志】起五部。【註】五部,謂金木水火土也。 又書分四部。【正字通】晉李充爲著作郞,刪定典籍,以類相從,分五經爲甲部,史記爲乙部,諸子爲丙部,詩賦爲丁部,甚有條貫,祕閣以爲永制。《唐書·藝文志》聚書四部,以甲乙丙丁爲次,因充制也。 又星名。【晉書·天文志】北鬥七星,七曰部星,亦曰應星主兵。 又【字彙補】鬥蓋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爲蓋,部長二尺。 又與棓同。大杖也。【淮南子·說山訓】羿死桃部。 又百部,藥名。蔓生,根多百十相連。一名野天門冬。 又【唐韻】蒲口切【集韻】【韻會】薄口切,?音培,讀與剖近。部婁,小阜也。【左傳·襄二十四年】部婁無松柏。 又【字彙補】府九切,音否。【闞駰·十三州志】諺雲:仕宦不偶値冀部。
考證:〔【前漢·地理志】置刺史部十三州。〕 謹照原文改凡十三部置刺史。〔【晉書·天文志】北鬥七星,七曰部星,亦曰應主兵。〕 謹照原文應字下增星字。〔【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爲蓋,部長二寸。〕 謹照原文二寸改二尺。
【說文解字】
【卷六】【邑部】部
天水狄部。從邑咅聲。蒲口切
“部”讀音寫法
“部”拼音: bù“部”註音: ㄅㄨˋ
“部”通用拼音(臺灣省): bù
“部”註音二式: bù
“部”威妥瑪拼音: pu4
“部”耶魯拼音: bù
“部”國語羅馬字: bu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