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部首: 竹 ,部外筆畫: 8 ,總筆畫: 14 五筆86&98: tukf 倉頡: hytr
筆順編號: 31431441431251 四角號碼: 88601 UniCode: 基本區 U+7B81
【基本解釋】
● 箁
póu ㄆㄡˊ
◎ 竹筍上一片一片的皮,即筍殼。
其它字義
● 箁
bù ㄅㄨˋ
◎ 竹葉。
更多繁體字:https://www.fantizi.com.cn/ 其它字義
● 箁
fú ㄈㄨˊ
◎ 古書上說的一種竹。
其它字義
● 箁
pú ㄆㄨˊ
◎ 〔~箷〕小竹網。亦作“蒲箷”。
【康熙字典】
【未集上】【竹字部】箁 ·康熙筆畫:14 ·部外筆畫:8
【廣韻】薄侯切【集韻】蒲侯切,?音裒。竹箬也。 又【集韻】蒲口切,音瓿。竹葉也。 又【集韻】房尤切,音浮。竹名。 又【集韻】蓬逋切,音蒲。䈬箷,小竹網。 或作箁。
【說文解字】
【卷五】【竹部】箁
竹箬也。從竹咅聲。薄侯切
“箁”讀音寫法
“箁”拼音: póu bù fú pú“箁”註音: ㄆㄡˊ ㄅㄨˋ ㄈㄨˊ ㄆㄨˊ
“箁”通用拼音(臺灣省): póu bù fú pú
“箁”註音二式: póu bù fú pú
“箁”威妥瑪拼音: p'ou2 pu4 fu2 p'u2
“箁”耶魯拼音: póu bù fú pú
“箁”國語羅馬字: pour buh fwu p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