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部首: 糹 ,部外筆畫: 17 ,總筆畫: 23 五筆86&98: xqky 倉頡: vfnri
筆順編號: 55444435251153535251354 四角號碼: 27913 UniCode: 基本區 U+7E94
【基本解釋】
● 纔
cái ㄘㄞˊ 更多繁體字:https://www.fantizi.com.cn/
◎ 見“才”。
English
talent, ability; just, only【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字部】纔 ·康熙筆畫:23 ·部外筆畫:17
【廣韻】所銜切【集韻】【韻會】師銜切,?音衫。【說文】帛雀頭色。一曰微黑色如紺。纔,淺也。 又【集韻】鉏咸切,音讒。又所鑒切,音釤。又仕懺切,音鑱。義?同。 又【廣韻】昨哉切【集韻】【韻會】【正韻】牆來切,?音裁。【廣韻】僅也。【前漢·鼂錯傳】遠縣纔至。【註】纔,淺也,猶言僅至也。 又與財同。【史記·孝文本紀】太僕見馬遺財足。【註】索隱曰:財字與纔同。 又與裁同。【前漢·高後文功臣表】裁什二三。【註】師古曰:裁,與纔同。 又與材同。【前漢·杜欽傳】廼爲小冠,高廣材二寸。【註】師古曰:材,與纔同。古通用。
【說文解字】
【卷十三】【糸部】纔
帛雀頭色。一曰微黑色,如紺。纔,淺也。讀若讒。從糸毚聲。七咸切
“纔”讀音寫法
“纔”拼音: cái“纔”註音: ㄘㄞˊ
“纔”通用拼音(臺灣省): cái
“纔”註音二式: tsái
“纔”威妥瑪拼音: ts'ai2
“纔”耶魯拼音: tsái
“纔”國語羅馬字: ts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