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部首: 口 ,部外筆畫: 19 ,總筆畫: 22 五筆86&98: ktfm 倉頡: rhuc
筆順編號: 2513121353121352511134 四角號碼: 64086 UniCode: 基本區 U+56CB
【基本解釋】
● 囋
zá ㄗㄚˊ
◎ 〔嘈~〕古同“嘈雜”,(聲音)雜亂而喧鬧。
◎ 多話:“問一而告二謂之~。”
其它字義
● 囋
zàn 更多繁體字:https://www.fantizi.com.cn/ ㄗㄢˋ
◎ 譏笑。
◎ 古同“讚”。
其它字義
● 囋
cān ㄘㄢˉ
◎ 古同“餐”。
【詳細解釋】
◎ 囋 zá
〈形〉
(1) 多言 [long-winded;wordy talktive]
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囋。——《荀子》
(2) 另見 zàn
其它字義
更多繁體字:https://www.fantizi.com.cn/◎ 囋 zàn
〈動〉
(1) 譏嘲 [satirize]
囋,譏囋,嘲也。——《廣韻》
(2) 又如:囋念(狡猾)
(3) 誇贊 [praise]
癡珠囋聲好,跨進屏門。——《花月痕》
(4) 另見 zá
【康熙字典】
【醜集上】【口字部】囋 ·康熙筆畫:22 ·部外筆畫:19
【集韻】才達切,音巀。【博雅】嘈囋,聲也。【陸機·文賦】務嘈囋而妖冶。【註】?蒼曰:嘈啈,聲貌。啈與囋囐同。【集韻】或作囐??啐。 又【廣韻】嘈囋,鼓聲。 又【北魏書·西域傳】波斯國人號王曰醫囋。 又【集韻】子末切,音拶。聲多也。 又【類篇】才贊切,音㜺。譏也。【集韻】書作?。 又【集韻】千安切。同餐。吞也。 又【正韻】與賛讚同。【荀子·勸學篇】問一而告二,謂之囋。【註】囋卽讚字,謂以言強讚助之。 又【類篇】在坦切,音囋。嘲也。◎按各韻書或作??,皆重文。?字從兓作,不從㚘。
“囋”讀音寫法
“囋”拼音: zá zàn cān“囋”註音: ㄗㄚˊ ㄗㄢˋ ㄘㄢ
“囋”通用拼音(臺灣省): zá zàn can
“囋”註音二式: tzá tzàn tsān
“囋”威妥瑪拼音: tsa2 tsan4 ts'an1
“囋”耶魯拼音: dzá dzàn tsān
“囋”國語羅馬字: tzar tzann t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