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部首: 氵 ,部外筆畫: 10 ,總筆畫: 13 五筆86&98: iwyk 倉頡: eoir
筆順編號: 4413445113251 四角號碼: 38167 UniCode: 基本區 U+6EC4
【基本解釋】
● 滄
cāng ㄘㄤˉ 更多繁體字:https://www.fantizi.com.cn/
◎ 見“滄”。
English
blue, dark green; cold【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滄 ·康熙筆畫:14 ·部外筆畫:10
〔古文〕??【唐韻】七剛切【集韻】【韻會】千剛切,?音倉。水名。【書·禹貢】嶓塚導漾,東流爲漢。又東爲滄浪之水。 又河名。【水經註】濕水左會淸夷水,亦謂之滄河。 又湖名。【廣輿記】在韶州府樂昌縣。 又州名。【廣韻】後魏所置,蓋取滄海爲名。 又【說文】寒也。【逸周書】天地之道有滄熱。 亦作倉。【揚雄·甘泉賦】東燭倉海。 又【集韻】楚亮切,音創。與凔同。
【說文解字】
【卷十一】【水部】滄
寒也。從水倉聲。七岡切
“滄”讀音寫法
“滄”拼音: cāng“滄”註音: ㄘㄤ
“滄”通用拼音(臺灣省): cang
“滄”註音二式: tsāng
“滄”威妥瑪拼音: ts'ang1
“滄”耶魯拼音: tsāng
“滄”國語羅馬字: ts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