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部首: 又 ,部外筆畫: 1 ,總筆畫: 3 五筆86&98: cyi 倉頡: ei
筆順編號: 544 四角號碼: 77403 UniCode: 基本區 U+53C9
【基本解釋】
● 叉
chā ㄔㄚˉ
◎ 交錯:~腰。
◎ 一頭分歧便於紮取的器具:~子。
其它字義
● 叉
chá ㄔㄚˊ
◎ 擋住,堵塞住,互相卡住:一輛車~在路口。
其它字義 更多繁體字:https://www.fantizi.com.cn/
● 叉
chǎ ㄔㄚˇ
◎ 分開張開:~開兩腿。
漢英互譯
◎ 叉
fork
English
crotch; fork, prong【詳細解釋】
◎ 叉
扠 chā
〈動〉
(1) (指事。小篆為“又”(即手)上加一點,指出叉手的動向。本義:交錯,交叉)
(2) 手指相交錯。也泛指一般的交錯、交叉 [cross]
叉,手指相錯也。——《說文》。段註:“謂手指與物相錯也。凡佈指錯物間而取之曰叉,因之凡岐頭皆曰叉。”
凡八叉手而八韻成。——《全唐詩話》
(3) 又如:叉手
(4) 刺;紮取 [stick;work with a fork;fork]。如:叉瞭一槽幹草;叉魚
詞性變化
◎ 叉 chā
〈名〉
(1) 古代的一種兵器,頭有分杈 [cha,a weapon in anciant China,which the end is forked]
紅漆瞭叉。——元· 睢景臣《[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
(2) 叉子 [fork]
挺叉來往。——《文選 ·潘嶽·西征賦》。註:“叉,取魚叉也。”
(3) 又如:魚叉;糞叉;叉竿(帶叉頭的竿)
(4) 兩短直線相交所成的圖形 [cross]。如:打個叉
(5) 另見 chá;chǎ;chà
常用詞組
◎ 叉車 chāchē
[forklift;forklift truck] 搬運貨物的鏟車
◎ 叉鋤 chāchú
[prong hoe] 有兩個或更多繁體字叉齒,用於園中鋤土或耕種的手持工具
◎ 叉手 chāshǒu 更多繁體字:https://www.fantizi.com.cn/
(1) [cup one hand in the other before the chest]∶一種禮節。兩手交叉齊胸,俯首到手,猶如後世之作揖。又作“抄手”
叉手施禮
(2) [put the palms together]∶合十
◎ 叉腰 chāyāo
[akimbo] 大指與其餘四指分開,按在腰旁
◎ 叉魚 chāyú
[spear fish] 用叉子捕魚
基本詞義
◎ 叉 chá
〈動〉
(1) 擋住,卡住 [block up;jam]
那大師傅就叉著門,不叫我們走。——《兒女英雄傳》
(2) 另見 chā;chǎ,chà
基本詞義
◎ 叉 chǎ
〈動〉
(1) 分開,成叉形 [fork]。如:叉著腿站著;拇指和食指叉成個“八”字
(2) 另見 chā;chá;chà
基本詞義
◎ 叉 chà
〈動〉
(1) 用同“岔”。分岔 [fork]。如:劈叉;叉路(岔道);叉港(與大河相通的小河)
(2) 使前進、談話的方向偏向另一邊 [parry]。如:急忙叉開說;路沒選中,一下叉到別地方去瞭
(3) 另見 chā;chá;chǎ
【康熙字典】
【子集下】【又字部】叉 ·康熙筆畫:3 ·部外筆畫:1
【唐韻】初牙切【集韻】【韻會】【正韻】初加切,?音差。【說文】手指相錯。【玉篇】指相交也。【增韻】俗呼拱手曰叉手。【柳宗元詩】入郡腰常折,逢人手盡叉。又【酉陽雜俎】蘇都識匿國有夜叉城,城舊有野叉,其窟見在。【唐書·酷吏傳】監察禦史李全交酷虐,號鬼面夜叉。又【唐韻】楚佳切【集韻】初佳切【正韻】初皆切,?音釵。義同。又【正韻】婦人?笄,同釵。又【正韻】兩枝也。
【說文解字】
【卷三】【又部】叉
手指相錯也。從又,象叉之形。初牙切
“叉”讀音寫法
“叉”拼音: chā chá chǎ“叉”註音: ㄔㄚ ㄔㄚˊ ㄔㄚˇ
“叉”通用拼音(臺灣省): cha chá chǎ
“叉”註音二式: chā chá chǎ
“叉”威妥瑪拼音: ch'a1 ch'a2 ch'a3
“叉”耶魯拼音: chā chá chǎ
“叉”國語羅馬字: cha char ch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