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部首: 宀 ,部外筆畫: 11 ,總筆畫: 14 五筆86&98: pwfi 倉頡: jbof
筆順編號: 44535445411234 四角號碼: 30901 UniCode: 基本區 U+5BDF
【基本解釋】
● 察
chá ㄔㄚˊ
◎ 仔細看,調查研究:~看。~核。觀~。考~(a.實地觀察調查,如“科學~~”;b.細致深刻地觀察,如“科學研究要勤於~~和思考”)。~覺。~訪。~勘。~探。明~秋毫(“秋毫”指秋天鳥獸身上新長的細毛,喻為人精明,任何小問題都看得清楚)。
漢英互譯
更多繁體字:https://www.fantizi.com.cn/◎ 察
examine look into scrutinize
English
examine, investigate; notice【詳細解釋】
◎ 察
詧 chá
〈動〉
(1) (形聲。從宀( mián),祭聲。本義:觀察;仔細看)
(2) 同本義 [examine;look into;scrutinize;observe]
察,復審也。——《說文》
覽察草木。——《楚辭·離騷》
纖微皆審謂之察。——賈誼《道術》
察其所以然。——《呂氏春秋·本味》
微察公子,公子顏色愈和。——《史記·魏公子列傳》
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宋· 蘇軾《石鐘山記》
(3) 又如:觀察(仔細察看客觀事物或現象);覺察(發覺,看出來)
(4) 明察,知曉 [observe;see clearly]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左傳·莊公十年》
故察己則可以人。——《呂氏春秋·察今》
(5) 又如:察士(能明察事理的人);察議(察明情節而議定處分。通常指過失較輕者)
(6) 調查;考察 [investigate]
夫傳言不可以不察。——《呂氏春秋·察傳》
(7) 又如:察勘(實地調查);察訪(詳細調查)
(8) 分辨 [distinguish]
觀物弗之察矣。——《禮記·禮器》。註:“猶分辨也。”
視之可察 。——《淮南子·說林》。註:“別也。”
嘗百草之實,察酸苦之味。——《新語·道基》
(9) 考察後予以推舉,舉薦 [recommend]
乃察舉吾弟。——《史記·刺客傳》。索隱:“猶選之也。”
察臣孝廉。——晉· 李密《陳情表》
(10) 又如:察舉(選舉,選拔);察廉(舉廉);察選(察舉。選拔)
詞性變化 更多繁體字:https://www.fantizi.com.cn/
◎ 察 chá
〈形〉
明顯;精明 [apparent;evident;obvious]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東方朔《答客難》
常用詞組
◎ 察察 cháchá
[clean;spotless] 潔凈的樣子
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 察察為明 cháchá-wéimíng
[astute on petty things;be keen in trivial matters;take fault-finding for smartness] 以苛察小事來顯示精明
◎ 察訪 cháfǎng
[inquire;investigate;look into;go about to find out] 調查訪問
◎ 察覺 chájué
[detect;perceive;become aware of] 發覺,看出來
我已覺察出小陳神色不對
◎ 察看 chákàn
(1) [observe;watch;look carefully]∶細看以求瞭解情況
察看地形
(2) [place on probation within]∶犯錯誤而給予的處分。將犯錯誤者繼續留職,以觀其是否改正錯誤
開除公職,留廠察看
◎ 察納 chánà
[examine and accept] 審查采納
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諸葛亮《出師表》
◎ 察言觀色 cháyán-guānsè
[check what one says against what he does;observe the words and gestures of sb.;watch a person’s every mood] 觀察言語臉色來揣摩其心意
【康熙字典】
【寅集上】【宀字部】察 ·康熙筆畫:14 ·部外筆畫:11
【唐韻】初八切【集韻】【韻會】【正韻】初戛切,?音剎。【說文】覆審也。從宀祭聲。【徐鉉曰】祭祀必質明。明,察也。故從祭。【廣韻】諦也,知也。【李陵·答蘇武書】功大罪小,不蒙明察。 又【增韻】考也,廉視也。【周禮·秋官·士師註】士,察也,義取察理獄訟之事也。又【唐書·百官志】監察禦史,掌司六察。一察官人善惡,二察賦役不均,三察農桑不勤,倉廩耗減,四察妖猾盜賊,五察茂才異等,六察黠吏豪宗,兼幷縱暴。 又昭著也。【中庸】言其上下察也。 又察察,潔淸貌。【史記·屈原傳】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 又苛察也。【老子·道德經】其政察察,其民??。又【晉書·謝安傳】弘以大綱,不存小察。 又【正字通】偏見曰察。【莊子·天下篇】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 又姓。吳將軍察戰,明正德中朝城知縣察童。 又讀作祭。【尙書大傳】祭之爲言察也。察者,至也,人事至然後祭。 又葉直列切,音徹。【前漢·郊祀歌】景星顯見,信星彪列。象載昭庭,日親以察。【古詩】置我懷袖中,三歲字不滅。一心抱區區,懼君不識察。 又葉子例切,音穧。【班固·幽通賦】攬葛藟而授餘兮,眷峻谷曰勿墜。昒昕寤而仰思兮,心蒙蒙猶未察。 【集韻】或作詧。
考證:〔【班固·幽通賦】攬葛藟而授子兮。〕 謹照原文授子改授餘。
【說文解字】
【卷七】【宀部】察
覆也。從宀、祭。初八切〖註〗臣鉉等曰:祭祀必天質明。明,察也。故從祭。
“察”讀音寫法
“察”拼音: chá“察”註音: ㄔㄚˊ
“察”通用拼音(臺灣省): chá
“察”註音二式: chá
“察”威妥瑪拼音: ch'a2
“察”耶魯拼音: chá
“察”國語羅馬字: ch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