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部首: 弓 ,部外筆畫: 4 ,總筆畫: 7 五筆86&98: xtay 倉頡: npo
筆順編號: 5153154 四角號碼: 12234 UniCode: 基本區 U+5F20
【基本解釋】
● 張
(張)
zhāng ㄓㄤˉ
◎ 開,展開:~開。~目(a.睜大眼睛;b.助長某人的聲勢稱“為某人~~”)。~榜。鋪~。~燈結彩。綱舉目~。
◎ 商店開業:開~。
◎ 拉緊:緊~。~力。
◎ 擴大,誇大:誇~。
◎ 放縱,無拘束:乖~。囂~。
◎ 料理,應酬:~羅。
◎ 驚惶,慌忙:~惶失措。
◎ 看,望:~望。
◎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 量詞:一~紙。三~桌子。幾~嘴。兩~弓。
◎ 姓。
漢英互譯 更多繁體字:https://www.fantizi.com.cn/
◎ 張
exaggerate open set out sheet spread
相關詞語
◎ 張
馳 合 弛
English
stretch, extend, expand; sheet【詳細解釋】
◎ 張
張 zhāng
〈動〉
(1) (形聲。從弓,長聲。本義:把弦安在弓上)
(2) 同本義 [draw;string]。與“弛”相對
張,施弓弦也。——《說文》
一張一弛。——《禮記·雜記》
魯琴張字子開。——《左傳·昭公二十年》
良弓難張,然可以及高入深。——《墨子·親士》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老子》
既張我弓,既挾我矢。——《詩·小雅·吉日》
(3) 又如:張滿(張弓使滿)。又指緊弦,拉緊樂器上的弦
黃金桿撥紫檀槽,弦索新張調更高。——唐· 張籍《宮詞》
(4) 又如:張瑟(調整瑟上的弦);張弦(安上琴弦;繃緊琴弦)
(5) 開弓;拉弓弦 [draw back]
更張空弦。——漢· 司馬遷《報任安書》
(6) 又如:張弓設箭(拉弓射箭。比喻使用武力);張弓(拉弓;弦拉緊的弓)
(7) 張開 [open]
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荀子·勸學》
琴瑟張而不均。——《荀子·禮論》
左右欲刃相如, 相如張目叱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張口承之。——《後漢書·張衡傳》
(8) 又如:張牙欠口(張開嘴巴);張眼(睜大眼睛);張牙(張口露牙);張唇植髭(唇吻開合。形容滔滔不絕地論列是非的樣子);張袂成陰(張開袖子能遮掩天日。形容人多)
(9) 張掛(展開掛起) [put up]
羅幬張些。——《楚辭·招魂》
張緹絳帷,女居其中。——《史記·滑稽列傳》
日張屈字。——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張黃蓋擁纛。——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10) 又如:張旃(展開、張掛起赤色曲柄的大旗);張賣(張掛出賣)
(11) 張貼 [post]。如:張示(張貼或張掛起來讓大傢看);張佈(張貼公佈)
(12) 展開 [unfold;spread]
張尾伸須。——《聊齋志異·促織》
(13) 又如:張翅膀;張網;張畤(延展聳立);張開雙臂;張動(伸展舞動);張眉(舒展眉毛);張眉努眼(指善於作態);張眉努目(喻粗獷淺露)
(14) 設網捕捉 [net]
原來徱兔李吉,正在那山坡下張兔兒。——《水滸傳》
(15) 又如:張捕(張網捕捉)
(16) 張設(部署;設置) [set up]
張,施也。——《廣雅·釋詁三》
張樂設飲,郊迎三十裡。——《戰國策·秦策一》
當日殺牛宰馬,大張筵席。——《三國演義》
張筵列鼎。——清· 周容《芋老人傳》
(17) 又如:張設(陳設);張疑(設置疑兵);張筵(設宴);張所(佈置朝見之所);張事(張設帷幕之事)
(18) 看;望 [look]
我張著姐姐哩。——《西廂記》
(19) 又如:張親(看望親戚);張著眼錯(趁人不註意);張個眼慢(趁人不註意);張人眼錯(趁人不註意);張頭望頸(伸長脖子張望);東張西望;張看(張望觀看)
(20) 佈滿,充滿 [fill]
火盡燎,煙焰張天。——《金史·烏春傳》
(21) 又如:張天(佈滿天空)
(22) 增強,擴大 [enlarge]
臣欲張公室也。——《左傳·昭公十四年》
(23) 又如:張吾軍(壯大自己的聲勢)
(24) 誇張;誇大 [exaggerate; magnify; overestimate]
虛張異類,托有於無。——唐· 皇甫謐《三都賦序》
(25) 又如:虛張聲勢
詞性變化
◎ 張
張 zhāng
〈名〉
(1) 主張 [proposal]
那婆子聽得叫,失張失志,出去迎接來叫的官人。——《清平山堂話本》
(2) 又如:張智(主意;主張);張主(主張;主意;做主張;拿主意)
(3) 商店開張 [opening of a new shop]。如:新張大喜
(4) 星名 [plant’s name]。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雀七宿的第五宿,有星六顆
(5) 漢代諸侯囯名 [Zhang state]。在今河南省任縣西南
(6) 姓
張氏藏書。—— 清. 袁枚《黃生借書説》
◎ 張
張 zhāng
〈量〉
(1) 一種或一類中的一件 [sheet;piece]
鳥杌千張。——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2) 又如:幾張仿古的漂亮的柚木桌;三張報;一張桌子;一張弓
(3) 另見 zhàng
常用詞組
◎ 張榜 zhāngbǎng
[post a notice] 張貼公告和榜文
張榜納士
◎ 張弛 zhāngchí
[tension alternating with relaxation] 一緊一松
學習要張弛結合
◎ 張楚 Zhāngchǔ
[Zhang Chu] 秦末農民起義時陳勝的國號,取“張大楚國”的意思
號為張楚。——《史記·陳涉世傢》
◎ 張大 zhāngdà
(1) [exaggerate]∶擴大;誇大
張大其事
(2) [open one’s eyes wide]∶張得很大
他張大瞭眼睛看著,似乎還不太明白
◎ 張燈結彩 更多繁體字:https://www.fantizi.com.cn/ zhāngdēng-jiécǎi
[be decorated with lanterns and colored streamers] 懸掛燈籠,用彩綢等結成美麗的裝飾物。常用來裝點喜慶的場面
◎ 張飛 Zhāng Fēi
[Zhang Fei(Chang Fei)] (?—221) 三國時期蜀漢大將,字益德,涿郡(今河北涿縣)人。蜀漢章武元年(221),劉備即皇帝位,任為車騎將軍,兼任司隸校尉,進封西鄉侯。他作戰勇猛過人,人稱“萬人敵”。但性情暴躁,不愛惜部下
◎ 張掛 zhāngguà
[put up] 張開掛上;展開掛上
張卦壁毯
◎ 張冠李戴 zhāngguān-lǐdài
(1) [put Zhang's hat on Li's head; confuse one thing for another]∶把姓張的帽子戴在姓李的頭上。比喻名不副實或誤甲為乙
(2) [misnomer]∶誤稱;使用不當的名稱;用詞不當
“水果”一詞,用來形容土豆,是張冠李戴
◎ 張皇 zhānghuáng
(1) [alarmed; flurred]∶驚慌;慌張
神色張皇
(2) [exaggerate]∶誇大;顯耀
描寫失之張皇
(3) [extremely frivolous]∶猖狂;輕狂
◎ 張傢長李傢短 zhāngjiā cháng lǐjiā duǎn
[gossip] 比喻與己無關的閑話
兩個女人坐在炕頭上,就張傢長,李傢短,東一榔頭,西一棍子地扯開閑篇瞭
◎ 張開 zhāngkāi
[open] 使合攏的東西分開
一把張開的傘
◎ 張口 zhāngkǒu
(1) [gape]∶不自然地張開瞭嘴
受驚嚇的張著口的一張冰涼的臉
(2) [speak]∶開口說話
氣得他半天沒張口
(3) [yawn]∶哈欠
打張口
◎ 張口結舌 zhāngkǒu-jiéshé
[with open mouth; be at a loss for words] 因理虧或驚懼而無言以對
在他妻子的厲聲斥責下張口結舌
◎ 張力 zhānglì
(1) [tension]
(2) 引起伸長的兩個平衡力之一
(3) 彈性物體拉長時產生的應力
小提琴弦的張力
◎ 張羅 zhāngluo
(1) [take care of]∶照料處理
張羅後事
(2) [raise]∶籌劃;安頓
張羅住處
(3) [attend to; get busy about]∶照應;接待
張羅瞭半天,累壞瞭吧
(4) [track down and arrest]∶張網,也比喻搜捕
張羅海內
◎ 張目 zhāngmù
(1) [open one's eyes wide]∶大張雙目(張目怒喝)
(2) [boost sb.'s arrogance]∶取同情態度而壯其威勢
想足下助我張目也。——曹植《與吳季重書》
◎ 張聲 zhāngshēng
[make a sound]〈方〉∶出聲;吱聲
別因為有大人物在,就不敢張聲
◎ 張貼 zhāngtiē
[post; put up]在公開場所貼出
把通知張貼佈告牌上
◎ 張王李趙 zhāng-wáng-lǐ-zhào
(1) [anybody]
(2) 張、王、李、趙是中國人數最多的幾個姓氏,用來泛指一般人,任何人
我開的是鋪子,做的是買賣,張王李趙,誰來我都歡迎!
(3) 非特指的一般人物
俚俗有“張王李趙”之語,猶言是何等人,無足掛齒之意。——宋· 朱弁《曲洧舊聞》
◎ 張望 zhāngwàng
(1) [peep (through a crack,etc.)]∶從孔、縫裡看
向外張望
(2) [look around]∶向四周、遠處看
四處張望
◎ 張牙舞爪 zhāngyá-wǔzhǎo
[bare fangs and brandish claws; rampant; truculent] 張開牙齒,揮舞爪子。形容氣勢兇惡猖狂的醜相
◎ 張揚 zhāngyáng
[make widely known] 聲張宣揚
大肆張揚
基本詞義
◎ 張
張 zhàng
〈名〉
通“帳”。帳幔,帷幕 [canopy;curtain]
居則設張容。——《荀子·正論》
張飲三日。——《史記·高祖本紀》
供張東都門外。——《漢書·疏廣傳》
詞性變化
◎ 張
張 zhàng
〈動〉
(1) 通“脹”。脹滿[swell]
將食,張,如廁。——《左傳·成公十年》
張脈僨興。——《左傳·僖公十五年》
亭歷愈張。——《淮南子·繆稱》
(2) 另見 zhāng
【康熙字典】
【寅集下】【弓字部】張
〔古文〕弡【唐韻】陟良切【集韻】【韻會】中良切,?帳平聲。【說文】施弓弦也。【禮·曲禮】張弓尚筋。【儀禮·鄕射禮】勝者執張弓。 又【廣雅】大也。【詩·大雅】孔修且張。【書·康王之誥】張皇六師。 又【廣雅】施也。【史記·武帝紀】張羽旗,設供具,以祀神君。 又【廣韻】開也。【老子·道德經】將欲翕之,必故張之。 又【韻會】設也。【史記·曹相國世傢】取酒張坐飮。 又施絃曰張。【前漢·董仲舒傳】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 又羅取鳥獸曰張。【周禮·秋官·冥氏】掌設弧張。【註】弧張,罿罦之屬。【後漢·王喬傳】自縣詣臺朝,輒有雙鳧飛來,舉羅張之,但得一隻舄焉。 又計物之數曰張。【左傳·昭十三年】子產以幄幕九張行。【後漢·明帝八王傳】寵有彊弩數千張。 又星名。【史記·律書】西至於張。張者,言萬物皆張也。【天官書】張素爲廚,主觴客。【正義】張六星,六爲嗉,主天廚飮食,賞賚觴客。 又譸張,誑也。【書·無逸】民無或胥,譸張爲幻。 又蹶張,以足張弩也。【前漢·申屠嘉傳】以材官蹶張。【註】如淳曰:能腳踏強弩張之,故曰蹶張。師古曰:今之弩,以手張者曰擘張,以足張者曰蹶張。 又乖張,相戾也。【司馬貞·補史記序】其中遠近乖張。 又姓。【廣韻】本自軒轅第五子揮,始造弦,實張網羅,世掌其職,後因氏焉。風俗通雲:張王李趙,黃帝賜姓也。出淸河,南陽,吳郡,安定,燉煌,武威,范陽,犍爲,沛國,梁國,中山,汲郡,河內,高平十四望。【詩·小雅】張仲孝友。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知亮切,音帳。【廣韻】張施。【集韻】?設也。【周禮·天官·掌次】掌凡邦之張事。【前漢·王尊傳】供張如法而辦。 又【韻會】自侈大也。【左傳·桓六年】隨張必棄小國。【釋文】張,豬亮反。 又張絃之張,亦音帳。【嵆康·琴賦】伶倫比律,田連操張,進禦君子,新聲㺒亮。 又與脹通。【左傳·成十年】晉侯將食張如厠。【註】張,脹滿也。 又與帳通。【史記·高帝紀】復留止張飮三日。【註】張,幃帳也。 又【左傳·僖十五年】隂血周作,張脈僨興。【疏】血旣動作,脈必張起,故言張脈也。【釋文】張,中亮反。 又雄張。【後漢·班超傳】於寘王雄張南道。【註】雄張,猶熾盛也。張,丁亮反。
【說文解字】
【卷十二】【弓部】張
施弓弦也。從弓長聲。陟良切
“張”讀音寫法
“張”拼音: zhāng“張”註音: ㄓㄤ
“張”通用拼音(臺灣省): jhang
“張”註音二式: jāng
“張”威妥瑪拼音: chang1
“張”耶魯拼音: jāng
“張”國語羅馬字: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