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部首: 氵 ,部外筆畫: 7 ,總筆畫: 10 五筆86&98: irrh 倉頡: eqhl
筆順編號: 4411213312 四角號碼: 32121 UniCode: 基本區 U+6D59
【基本解釋】
● 浙
zhè ㄓㄜˋ 更多繁體字:https://www.fantizi.com.cn/
◎ 〔~江〕a.古水名,今中國錢塘江及其上流的總稱。亦稱“漸江”、“之江”、“曲江”;b.省名,位於中國東部。
English
Zhejiang province; river【詳細解釋】
◎ 浙
淛 Zhè
〈名〉
(1) (形聲。從水,折聲。本義:水名。浙江,即錢塘江)
(2) 同本義 [Zhe River],水名。即今錢塘江,上遊為新安江
浙,江水東至會稽山陰 更多繁體字:https://www.fantizi.com.cn/ 為 浙江。——《說文》。按,即 禹貢三江之 南江也,但 江故道今不可考,世俗以 錢塘江當之。非是。 錢唐江古謂之 浙江。
(3) 古州名,浙州 [Zhe prefecture]。其境約當今貴州習水縣一帶
(4) 浙江省的簡稱 [Zhejiang province]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浙 ·康熙筆畫:11 ·部外筆畫:7
【唐韻】旨熱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列切,?音折。江名。【說文】江水東至會稽山隂,爲浙江。【史記·秦始皇紀】至錢塘,臨浙江。【註】浙者,折也。蓋取其潮出海,曲折而倒流也。 又水名。【水經註】浙水出浙縣西北弘農盧氏縣大蒿山。 又【廣韻】浙米也。【類篇】一曰汰也。 又【集韻】征例切,音制。通作淛。亦作制。義同。 又【集韻】或作漸。【水經】漸江,卽浙江也。
考證:〔【史記·昭王本紀】至錢塘,臨浙江。〕 謹照原文昭王本紀改秦始皇紀。
【說文解字】
【卷十一】【水部】浙
江。水東至會稽山陰爲浙江。從水折聲。旨熱切
“浙”讀音寫法
“浙”拼音: zhè“浙”註音: ㄓㄜˋ
“浙”通用拼音(臺灣省): jhè
“浙”註音二式: jè
“浙”威妥瑪拼音: chê4
“浙”耶魯拼音: jè
“浙”國語羅馬字: j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