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部首: 扌 ,部外筆畫: 10 ,總筆畫: 13 五筆86&98: rftj 倉頡: qjpa
筆順編號: 1211213352511 四角號碼: 54061 UniCode: 基本區 U+6418
【基本解釋】
● 搘
zhī ㄓˉ 更多繁體字:https://www.fantizi.com.cn/
◎ 古同“支”,支撐。
English
prop【詳細解釋】
◎ 搘 zhī
〈動〉
更多繁體字:https://www.fantizi.com.cn/(1) 同“支”。支撐 [support]
越婦搘機, 吳蠶作繭。—— 李賀《春晝》
(2) 又如:搘頤(以手托頰)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搘 ·康熙筆畫:14 ·部外筆畫:10
【正韻】旨而切,音支。搘捂也。【唐書·南詔傳】初鳳迦異築柘東城,諸葛亮石刻故在,文曰:?卽仆,常以石搘捂。亦作枝。又作支。別從木作榰。
“搘”讀音寫法
“搘”拼音: zhī“搘”註音: ㄓ
“搘”通用拼音(臺灣省): jhih
“搘”註音二式: jr
“搘”威妥瑪拼音: chih1
“搘”耶魯拼音: jr
“搘”國語羅馬字: 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