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部首: 糹 ,部外筆畫: 4 ,總筆畫: 10 五筆86&98: xqan 倉頡: vfhvp
筆順編號: 5544443515 四角號碼: 22940 UniCode: 基本區 U+7D19
【基本解釋】
● 紙
zhǐ ㄓˇ 更多繁體字:https://www.fantizi.com.cn/
◎ 見“紙”。
English
paper【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字部】紙 ·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4
【廣韻】【正韻】諸氏切【集韻】【韻會】掌氏切,?音隻。【說文】絮一苫也。【韻會】古人書於帛,故裁其邊幅,如絮之一苫。【釋名】紙,砥也,平滑如砥石也。【東觀漢記】黃門蔡倫造意,用樹皮及敝佈魚網作紙。【初學記】古者以縑帛依書長短隨事截之,名曰幡紙,故其字從糸。至後漢,蔡倫剉故佈擣抄作紙。又其字從巾。【張揖·古今字詁】巾部雲:紙今帋。則其字從巾之謂也。 又姓。【魏書·官氏志】渴侯氏,後改爲紙氏。
【說文解字】
【卷十三】【糸部】紙
絮一苫也。從糸氏聲。諸氏切
“紙”讀音寫法
“紙”拼音: zhǐ“紙”註音: ㄓˇ
“紙”通用拼音(臺灣省): jhǐh
“紙”註音二式: jr
“紙”威妥瑪拼音: chih3
“紙”耶魯拼音: jr
“紙”國語羅馬字: j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