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部首: 王 ,部外筆畫: 12 ,總筆畫: 16 五筆86: gxgx 五筆98: gxxx 倉頡: mgvmp
筆順編號: 1121551311341535 四角號碼: 17112 UniCode: 基本區 U+748F
【基本解釋】
● 璏
zhì 更多繁體字:https://www.fantizi.com.cn/ ㄓˋ 又 wèi ㄨㄟˋ
◎ 玉制劍鼻。
【康熙字典】
【午集上】【玉字部】璏 ·康熙筆畫:17 ·部外筆畫:12
【唐韻】【集韻】?直例切,音滯。【說文】劒鼻玉飾也。【前漢·王莽傳】碎玉劒璏。 又【廣韻】【集韻】【韻會】?於歲切,音衞。義同。 又通作衞。【前漢·匈奴傳賜單於玉具劒註】標首鐔衞用玉。師古曰:劒口旁橫出曰鐔,鼻曰衞,與璏同。 又通作瑑。【前漢·王莽傳】美玉可滅瘢,欲獻其瑑。【註】瑑作璏。本音篆,雕刻也。古字通用。【正字通】按莽傳,進玉瑑於孔休。服虔曰:瑑,音衞。蘇林曰:劒鼻。皆未詳。璏,譌作瑑。師古曰:瑑字本作璏,從玉彘聲。後轉寫者譌,瑑自雕瑑字。師古說是。 又【集韻】王伐切,音越。義同。 【類篇】亦作㻰。
【說文解字】
【卷一】【玉部】璏
劍鼻玉也。從玉彘聲。直例切
“璏”讀音寫法
“璏”拼音: zhì“璏”註音: ㄓˋ
“璏”通用拼音(臺灣省): jhìh
“璏”註音二式: jr
“璏”威妥瑪拼音: chih4
“璏”耶魯拼音: jr
“璏”國語羅馬字: j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