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部首: 巾 ,部外筆畫: 5 ,總筆畫: 8 五筆86&98: mhkw 倉頡: lbrc
筆順編號: 25225134 四角號碼: 46280 UniCode: 基本區 U+5E1C
【基本解釋】
● 幟
(幟)
zhì ㄓˋ
◎ 旗子:旗~。獨樹一~(單獨打起一面旗號,喻自成一傢,亦稱“別樹一幟”)。
更多繁體字:https://www.fantizi.com.cn/ 漢英互譯
◎ 幟
banner flag
English
flag, pennant; sign; fasten【詳細解釋】
◎ 幟
幟 zhì
〈名〉
(1) (形聲。從巾,隻(戠 zhí)聲。本義:旗幟的通稱)
(2) 同本義 [banner;flag]
幟,旌旗之屬。——《說文新附》
長丈五尺、廣半幅曰幟。——《墨子》
私記曰幟。——《通俗文》
拔趙 更多繁體字:https://www.fantizi.com.cn/ 幟,立 漢赤幟。——《史記·淮陰侯列傳》
樹幟曰。——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3) 又
急揮幟。
張幟乘潮。——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4) 又如:幟羽(羽飾之旌旗);幟志(旗幟)
(5) 標記 [mark]
縫其裾為幟。——《後漢書》
(6) 又如:幟志(典范,標準)
【康熙字典】
【寅集中】【巾字部】幟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昌志切,音熾。【說文】旌旗之屬。【廣韻】旗幟。【字詁】標也。【廣雅】旛也。【史記·高祖紀】旗幟皆赤。【前漢·淮隂侯傳】拔趙幟,樹漢赤幟。【註】索隱曰:幟帛長丈五,廣半幅。 又通作織。【前漢·食貨志】治樓船十丈餘,加旗織於其上。【註】師古曰:織,讀曰幟。 又記也。【後漢·虞詡傳】以采綖縫其裾爲幟。【註】幟,記也。 又【集韻】【韻會】?職吏切,音志。又【廣韻】【集韻】【韻會】?式吏切,音試。義?同。
【說文解字】
【卷七】【巾部】幟
旌旗之屬。從巾戠聲。昌志切
“幟”讀音寫法
“幟”拼音: zhì“幟”註音: ㄓˋ
“幟”通用拼音(臺灣省): jhìh
“幟”註音二式: jr
“幟”威妥瑪拼音: chih4
“幟”耶魯拼音: jr
“幟”國語羅馬字: j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