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部首: 扌 ,部外筆畫: 6 ,總筆畫: 9 五筆86&98: rgcf 倉頡: qmig
筆順編號: 121154121 四角號碼: 51014 UniCode: 基本區 U+6303
【基本解釋】
● 挃
zhì ㄓˋ
更多繁體字:https://www.fantizi.com.cn/◎ 搗,撞:“五指之更彈,不若手之一~。”
◎ 割禾聲。
◎ 刺。
English
(Cant.) to beat【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挃 ·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6
【唐韻】【集韻】【韻會】?陟栗切,音窒。【說文】穫禾聲。【詩·周頌】穫之挃挃。【爾雅·釋訓】挃挃,穫也。【集韻】或作秷。又作?。 又【廣韻】撞挃也。【淮南子·兵略訓】五指之更彈,不若捲手之一挃。 又與?通。擣也。 又【集韻】直質切,音秩。亦穫也。 又徒結切,音迭。擿也。與?同。◎按挃銍義異。《正字通》引小爾雅截穎謂之銍,誤。
【說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挃
穫禾聲也。從手至聲。《詩》曰:“穫之挃挃。”陟栗切
“挃”讀音寫法
“挃”拼音: zhì“挃”註音: ㄓˋ
“挃”通用拼音(臺灣省): jhìh
“挃”註音二式: jr
“挃”威妥瑪拼音: chih4
“挃”耶魯拼音: jr
“挃”國語羅馬字: j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