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部首: 糹 ,部外筆畫: 12 ,總筆畫: 18 五筆86&98: xusf 倉頡: vftwi
筆順編號: 554444431253511124 四角號碼: 28946 UniCode: 基本區 U+7E5C
【基本解釋】
● 繜
zūn ㄗㄨㄣˉ
◎ 古時婦女穿的一種褲子。
更多繁體字:https://www.fantizi.com.cn/ 其它字義
● 繜
zǔn ㄗㄨㄣˇ
◎ 〔~絀〕古同“撙黜”,自謙退讓,如“君子能則寬容易直以開道人,不能則恭敬~~以畏事人。”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字部】繜 ·康熙筆畫:18 ·部外筆畫:12
【廣韻】祖昆切【集韻】租昆切,?音尊。【說文】薉貉中女子無袴,以帛爲脛室,用絮補核,名曰繜衣,狀如襜褕。【急就篇】禪衣蔽膝佈母繜。【註】黃氏曰:江東謂鷦鷯爲佈母。佈母繜,繜,小衣也,猶犢鼻。 又【屈原·離騷註】總總猶繜繜,聚也。 又【集韻】茲損切。【荀子·不茍篇】不能,則恭敬繜絀,以事人。【註】繜,與撙同。絀,與黜同。謂自撙節貶損也。
【說文解字】
【卷十三】【糸部】繜
薉貉中,女子無絝,以帛爲脛空,用絮補核,名曰繜衣,狀如襜褕。從糸尊聲。子昆切
“繜”讀音寫法
“繜”拼音: zūn zǔn“繜”註音: ㄗㄨㄣ ㄗㄨㄣˇ
“繜”通用拼音(臺灣省): zun zǔn
“繜”註音二式: tzuēn tzuěn
“繜”威妥瑪拼音: tsun1 tsun3
“繜”耶魯拼音: dzwūn dzwǔn
“繜”國語羅馬字: tzuen tzo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