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部首: 口 ,部外筆畫: 12 ,總筆畫: 15 五筆86&98: kjbc 倉頡: rase
筆順編號: 251251112211154 四角號碼: 66047 UniCode: 基本區 U+562C
【基本解釋】
● 嘬
zuō ㄗㄨㄛˉ 更多繁體字:https://www.fantizi.com.cn/
◎ 聚縮嘴唇而吸取:~水。~奶。~牙花子(方言,形容束手無策、為難、惋惜的樣子)。
English
to lap; to suck【詳細解釋】
◎ 嘬 chuài
〈動〉
(1) 大口吞食 [swallow]。如:嘬嘬(疾食貌);嘬嘬(吞食)
(2) 叮,咬 [bite]。如:嘬樘(咬,叮)
(3) 另見 zuō
基本詞義
◎ 嘬 更多繁體字:https://www.fantizi.com.cn/ zuō
〈動〉
(1) (形聲。從口,最聲。本義:吸吮)
(2) 同本義 [suck]
於是乃相與聚嘬其母(體)而食之。——《韓非子·說林下》
狐貍食之,蠅蚋姑嘬之。——《孟子·滕文公上》
(3) 又如:嘬奶;嘬柿子
(4) 一口吃下去 [swallow]
毋嘬炙。——《禮記·曲禮》
(5) 又如:嘬炙(一口把大塊烤肉吞食下去);嘬嘬(貪食的樣子);嘬兵(大舉興兵。嘬,貪食)
【康熙字典】
【醜集上】【口字部】嘬 ·康熙筆畫:15 ·部外筆畫:12
【廣韻】楚夬切【集韻】【韻會】楚快切【正韻】楚邁切,?音?。【玉篇】一舉盡臠也。【禮·曲禮】無嘬炙。 又齧也。【孟子】蠅蚋姑嘬之。【註】嘬,相共食之也。【集韻】或作?歠欼。
“嘬”讀音寫法
“嘬”拼音: zuō“嘬”註音: ㄗㄨㄛ
“嘬”通用拼音(臺灣省): zuo
“嘬”註音二式: tzuō
“嘬”威妥瑪拼音: tso1
“嘬”耶魯拼音: dzwō
“嘬”國語羅馬字: tz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