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部首: 艸 ,部外筆畫: 4 ,總筆畫: 7 五筆86&98: atdu 倉頡: thk
筆順編號: 1223134 四角號碼: 44804 UniCode: 基本區 U+82BA
【基本解釋】
● 芺
更多繁體字:https://www.fantizi.com.cn/ ǎo ㄠˇ
◎ 古書上說的一種草,亦稱“苦芺”,嫩苗可食用。
【詳細解釋】
◎ 芺 ǎo 更多繁體字:https://www.fantizi.com.cn/
〈名〉
即苦芺 [ovalleaf thistle],亦稱鉤芺。一種菊科薊屬的宿根草( Cirsium ovalifolium ),葉有銳鋸齒,初生可食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芺 ·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4
【玉篇】烏老切【唐韻】烏皓切,?音襖。【說文】苦芺,草也。味苦,江南食以下氣。 又【集韻】於兆切,音夭。【爾雅·釋草】鉤芺。【疏】薊類,一名鉤,一名芺。【郭註】大如拇指,中空,莖頭有臺,初生可食。 又於到切,音奧。義同。
【說文解字】
【卷一】【艸部】芺
艸也。味苦,江南食以下氣。從艸夭聲。烏皓切
“芺”讀音寫法
“芺”拼音: ǎo“芺”註音: ㄠˇ
“芺”通用拼音(臺灣省): ǎo
“芺”註音二式: ǎu
“芺”威妥瑪拼音: ao3
“芺”耶魯拼音: ǎu
“芺”國語羅馬字: 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