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部首: 衣 ,部外筆畫: 10 ,總筆畫: 16 五筆86: yqge 五筆98: ywfe 倉頡: yhdv
筆順編號: 4135125112343534 四角號碼: 00732 UniCode: 基本區 U+8943
【基本解釋】
● 襃
bāo ㄅㄠˉ 更多繁體字:https://www.fantizi.com.cn/
◎ 同“褒”。
English
commend, honor, cite【康熙字典】
【申集下】【衣字部】襃 ·康熙筆畫:17 ·部外筆畫:11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博毛切,報平聲。【玉篇】揚美也。【類篇】獎飾也。【公羊傳·隱元年】曷爲稱字,襃之也。【白虎通】人臣之義,莫不欲襃大其君,掩惡揚善也。 又襃明,長襦也。【揚子·方言】襃明謂之袍。 又大裾也。【前漢·雋不疑傳】襃衣博帶。 又襃中,縣名。【晉書·地理志】屬漢中郡。 又襃斜,谷名。【班固·西都賦】右界襃斜,隴首之險。【註】《梁州記》曰:萬石城,泝漢上七裡,有襃斜谷,南口曰襃,北口曰斜。 又姓。【通志·氏族略】襃氏,姒姓之國,禹之後也,今興元府襃城是其地。 又音報。【周禮·春官·太祝】辨九?,八曰襃?。【註】鄭司農雲:襃拜,今時持節拜是也。 又【集韻】蒲侯切,音抔。聚也。 又【韻補】襃美之襃亦葉音抔。【歐陽修銘】中充實,外譽優。見於言,帝所襃。 【說文】作?,俗作褒。【類篇】亦作?。【集韻】或作?,通作裒。
【說文解字】
【卷八】【衣部】襃
衣博裾。從衣,?省聲。?,古文?。博毛切
“襃”讀音寫法
“襃”拼音: bāo“襃”註音: ㄅㄠ
“襃”通用拼音(臺灣省): bao
“襃”註音二式: bāu
“襃”威妥瑪拼音: pao1
“襃”耶魯拼音: bāu
“襃”國語羅馬字: bau